前言
大家好,继上次发出的ESLint解析文章, 有一段时间了,本次主要想分享一下如何发布一个现代化的npm包,让我们在开发lib库时有更好的开发体验
和规范化的流程
。
以Vite源码为例,你知道下面scripts
中,每个命令的作用吗?一个npm库为何做的如此复杂?我们要了解哪些知识?
下面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
历史文章:
1. 包管理器的选择
作为工程化必备工具,我们经常跟包管理器打交道,最常用的当然是npm
了,也是前端领域使用量最多的包管理器工具。当然,还有其他非常优秀的包管理器工具,如:
- yarn
- pnpm
- cnpm
- …
作为一个前端er,当然紧随潮流,pnpm
是目前非常🔥的一款包管理工具,个人觉得它最大的优势是这么几点:
- 节省磁盘空间:pnpm使用硬链接和符号链接将依赖项安装到项目中
- 更好的内存管理
- 更快的安装速度
- …
这也是我推荐它的原因。当然如果公司不支持pnpm, 下位替代也可以使用npm
或者yarn
。
说完这些,跟我一起初始化一个项目,一步步发布npm包吧。
mkdir modern-npm
cd modern-npm
pnpm init
先来初始化一下项目
再来初始下.git目录
git init .
2. 你应该知道的package.json属性
表面上看,package.json
似乎要改的东西不多。
不难发现,要用的无非这么几个属性:name
, version
, description
, scripts
,bin
, module
, main
。其他东西对于一个lib库来讲真的重要吗?
no, 其实package.json
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可太多了。
1.1 module、main、browser
module
、main
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作为一个Lib库的必备属性,绝大部分npm库都会有。
简单说明下用法:
-
module: 通过
import
导入npm包时(即esm模块导入),该从哪个文件导入代码。{ "module": "dist/vue.esm.js" } import Vue from 'vue' // 编译后,实际导入 import Vue from 'node_modules/vue/dist/vue.esm.js'
-
main: 通过
require
导入npm包时(即commonjs模块导入),该从哪个文件导入代码。{ "main": "dist/vue.cjs.js" } import Vue from 'vue' // 编译后,实际导入 import Vue from 'node_modules/vue/dist/vue.cjs.js'
-
browser: 通过配置
browser
为一个单一的字符串时它会替换main
字段作为浏览器环境下的包入口文件。-
在浏览器环境下(
target: web
),默认取值是这样的:mainFields: ['browser', 'module', 'main']
。这是一段webpack配置,可以指定优先使用哪种入口。 -
还有一种用法是路径映射,例如:
{ "browser": { "./server.js": "./client.js" } }
当我导入
server.js
时,实际引入的是client.js
. -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避免打包服务端代码:
{ "browser": { // 打包时,浏览器环境下不会将该包的 /src/server.js 模块内容打包进去 "./server.js": false } }
-
1.2 types 和 typings
通过types
和typings
属性,可以指定我们的npm包的类型声明文件的入口, 一般一起写就可以了:
{
"types": "./dist/types",
"typings": "./dist/types"
}
1.3 exports
在 Node.js 12.16.0
及更高版本中,可以使用exports
字段来定义模块的导出方式。
exports
字段的作用是让模块的作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模块的导出方式,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下面是exports
字段的一些用途:
-
路径写法
可以使用
exports
字段来指定模块的默认导出, 例如:{ "name": "my-package", "exports": "./lib/index.js" } // 等价于 { "name": "my-package", "exports": { ".": "./lib/index.js" } }
还可以这么写:
{ "name": "my-package", "exports": { ".": "./lib/index.js", "./sub": "./lib/sub.js" } } import sub from 'my-package/sub'
-
条件导出
在
exports
字段中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判断:{ "exports": { // ESM 引入时的入口文件 "import": "./my-module.js", // CJS 方式引入时寻找的路径 "require": "./my-require.cjs" }, } // 等价于 { "exports": { "import": { ".": "./my-module.js" }, "require": { ".": "./my-require.cjs" } }, }
以上等价于
module
和main
字段。还有一种写法:
{ "name": "my-package", "exports": { ".": { "import": "xxx", "require": "xxx" }, "./sub": { "import": "xxx", "require": "xxx" } } } import sub from 'my-package/sub'
-
嵌套条件
同样
exports
还支持多层嵌套,支持在运行环境中嵌套不同的引入方式从而进行有条件的导出。{ "exports": { "node": { "import": "./feature-node.mjs", "require": "./feature-node.cjs" }, "default": "./feature.mjs" } }
-
exports key
当然,除了上述 Node 中支持的
exports
key 的条件。比如上述我们提到的import
、require
、node
、default
等。同样,
exports
的 Key 也支持许多社区中的成熟关键字条件,比如:"types"
– typescipt 可以使用它来解析给定导出的类型定义文件"deno"
– 表示 Deno 平台的关键 key。"browser"
– 任何 Web 浏览器环境。"development"
– 可用于定义仅开发环境入口点,例如提供额外的调试上下文。"production"
– 可用于定义生产环境入口点。必须始终与 互斥"development"
。
看了上面的讲解,我们还是来找个实际的例子更好。
下面是Vue3 源码中package.json
的exports
配置: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呢~
1.4 license
如果你想开源你的代码,并且你的代码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建议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开源协议。
"MIT"
:MIT 开源协议,允许代码的商业使用、修改、复制、分发和私人使用,只需要在代码中包含版权声明和许可声明即可。"ISC"
:ISC 开源协议,与 MIT 协议类似,但简化了许可证文本,因此更容易理解。"Apache-2.0"
:Apache 开源协议 2.0 版本,允许商业使用、修改、复制、分发和私人使用,但需要在修改后的代码中包含原版权声明、许可声明和贡献声明,同时需要附带 Apache 2.0 许可证文本。"BSD-2-Clause"
:BSD 开源协议 2 条款,允许商业使用、修改、复制和分发,但需要在代码中包含版权声明和许可声明。"BSD-3-Clause"
:BSD 开源协议 3 条款,与 BSD 2 条款类似,但包含更多限制和规定,比如需要在修改后的代码中包含原版权声明、许可声明和贡献声明等。"GPL-2.0"
:GPL 开源协议 2.0 版本,允许商业使用、修改和分发,但需要在修改后的代码中包含原版权声明、许可声明和贡献声明,并且必须以相同的 GPL 2.0 许可证分发代码。"GPL-3.0"
:GPL 开源协议 3.0 版本,与 GPL 2.0 类似,但包含更多限制和规定,比如需要在修改后的代码中包含原版权声明、许可声明和贡献声明等,同时可以选择使用更宽松的 LGPL 许可证分发代码。"UNLICENSED"
:未授权许可,表示代码未经许可,不能被复制、分发或商业使用。
比较常用的就是 MIT
和 ISC
协 议了。
1.5 version
版本号一般有三个部分,以.
隔开,就像X.Y.Z
,其中
- X(major):主版本号,不兼容的大改动
- Y(minor):次版本号,功能性的改动
- Z(patch):修订版本号,问题修复
另外,还存在几种先行版本:
1.1.1-alpha.1
1.1.1版本内测的第一个版本1.1.1-beta.1
1.1.1版本灰度测试的第一个版本1.1.1-rc.1
1.1.1版本生产候选的第一个版本
1.1.1-alpha.1
< 1.1.1-beta.1
< 1.1.1-rc.1
< 1.1.1
使用npm version release
可以帮助我们自增版本。
1.6 bin
这个相信写过脚手架的同学比较清楚,可以定义我们脚手架的命令行。
{
"name": "my-pkg",
"bin": {
"my-pkg": "./bin.js"
}
}
当我们执行npm link
后,my-pkg
就会作为一个全局命令,注册到全局环境变量中。
当然,可以通过npm unlink
来解除关联。
1.7 files
这个字段可以指定哪些文件夹或文件会被发布到npm, 比如常见的dist
等,一些打包后的产物。
1.8 sideEffects
这是一个不怎么常用,但是往往使用起来会有奇效的属性。它可以指定,我们的代码中哪些文件不存在副作用,例如:
指定所有的代码都没有副作用:
{
"sideEffcts": false
}
指定有副作用的代码:
{
"sideEffcts": ["*.css"]
}
这在webpack项目中,如果处于esm模块下去导入npm代码,可以天然实现按需引入。
3. 构建工具选型
常见的构建工具太多了, webpack
, rollup
, vite
, typescript
, tsup
等等。可选择的太多,反而会造成代码的可维护性降低。
下面,我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来推荐不同场景下该使用哪些构件工具。
3.1 为什么不用webpack打包库代码
为什么呢?难道webpack速度不快?配置繁琐?
其实并不是,webpack的产物相信大家也见过,存在很多自己的的运行时代码。而且对代码的treeshaking
远没有rollup
强悍,故不考虑在内。再者配置相比rollup等工具还是繁琐一点。
以下默认都是TS代码开发,不考虑JS
3.2 尽量选择更纯粹的构建工具
我们先来看,如果你是纯粹的 Node代码
或 前端逻辑
,那么其实不必用rollup
, webpack
等,推荐方案:
-
可以直接用
tsc
编译,只需要tsconfig即可,比如工具库,因为它是纯粹的ts代码,typescript
完全可以cover所有场景。 -
想提升一下开发体验,增强编译速度,推荐
tsup(基于esbuild)
,当然还有最近很火的unbuild
。
3.3 选择合适的构建工具
那么再来看,如果代码中存在vue
, css
, tsx
等这些代码,且浏览器支持ES6+,推荐使用vite
编译,毕竟目前vite在库模式构建方面,还是完美支持的。但是有个点要注意: Vite不支持ES6+语法转ES5的编译,并且没有降级插件(@vitejs/plugin-legacy不对库模式起效)这是由于esbuild限制。
所以这又要看你的需求是否需要,再做考虑。
如果代码中存在vue
, css
, tsx
等这些代码,且想支持到es5,那么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用rollup
+ babel
来编译你的库代码。当然,如果想提升开发体验,可以使用swc
增强编译js的速度。
3.4 通用npm构建工具如何选型
目前有些二次封装的工具可以支持打包各种场景下的代码,例如father, 可以通过简单配置就能打包react
, node
, vue
等代码,最后生成esm, cjs产物。使用起来挺方便。
不难发现,father
是基于 webpack + babel/swc
来进行编译的。针对不同场景,可以随意切换,但是如果自己要开发一个通用构建工具,其实rollup + babel/swc 完全够用了。
4. ESLint规范代码
如果你还在为eslint的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因为eslint
已经支持命令行自动配置了,你只需要执行如下命令:
eslint --init
然后就可以跟着引导一步步来:
最后会帮你自动安装和生成配置。
那么如何搭配prettier
的格式化功能来使用呢? 你只需按我这样配置即可:
先安装
pnpm i prettier eslint-config-prettier eslint-plugin-prettier -D
配置eslintrc.js
{
// 添加extends
extends: ['plugin:prettier/recommended']
}
创建.prettierrc
{
"semi": true,
"tabWidth": 2,
"trailingComma": "none",
"singleQuote": true,
"arrowParens": "avoid"
}
5. 规范提交记录
规范commit message
可以借助git hook
来实现,现有的工具中, 使用husky
是最简单的,跟着步骤来操作即可:
5.1 初始化husky
// package.json
{
"scripts": {
"prepare": "husky install"
}
}
pnpm i husky -D
pnpm prepare
以上安装和初始化了husky
5.2 注册 pre-commit 钩子
注册这个钩子是为了,在提交你的代码前,对代码进行检查和格式化。避免手动更改浪费时间。
npx husky add .husky/pre-commit "npx lint-staged"
{
// package.json
"lint-staged": {
"*.{js,jsx,ts,tsx}": [
"prettier --write ./src",
"eslint --fix"
],
"*.md": [
"prettier --write"
]
},
}
5.3 注册 commit-msg 钩子
这一步是为了检查commit message是否符合规范,常见的commit message规范如下:
# 主要type
feat: 增加新功能
fix: 修复bug
# 特殊type
docs: 只改动了文档相关的内容
style: 不影响代码含义的改动,例如去掉空格、改变缩进、增删分号
build: 构造工具的或者外部依赖的改动,例如webpack,npm
refactor: 代码重构时使用
revert: 执行git revert打印的message
# 暂不使用type
test: 添加测试或者修改现有测试
perf: 提高性能的改动
ci: 与CI(持续集成服务)有关的改动
chore: 不修改src或者test的其余修改,例如构建过程或辅助工具的变动
然后我们来安装初始化一下:
npx husky add .husky/commit-msg 'npx --no-install commitlint --edit "$1"'
pnpm i commitlint @commitlint/config-conventional -D
这里要创建一下commitlint.config.js
// commitlint.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commitlint/config-conventional']
};
5.4 更优雅的提交方式
借助一些工具,我们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我们先来安装一下:
npm install -D cz-git
npm i -g commitizen
修改package.json
{
"scripts": {
"commit": "git-cz"
},
"config": {
"commitizen": {
"path": "node_modules/cz-git"
}
}
}
修改commitlint.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commitlint/config-conventional'],
prompt: {
alias: { fd: 'docs: fix typos' },
messages: {
type: '选择你要提交的类型 :',
scope: '选择一个提交范围(可选):',
customScope: '请输入自定义的提交范围 :',
subject: '填写简短精炼的变更描述 :\n',
body: '填写更加详细的变更描述(可选)。使用 "|" 换行 :\n',
breaking: '列举非兼容性重大的变更(可选)。使用 "|" 换行 :\n',
footerPrefixsSelect: '选择关联issue前缀(可选):',
customFooterPrefixs: '输入自定义issue前缀 :',
footer: '列举关联issue (可选) 例如: #31, #I3244 :\n',
confirmCommit: '是否提交或修改commit ?'
},
types: [
{ value: 'feat', name: 'feat: 新增功能 | A new feature' },
{ value: 'fix', name: 'fix: 修复缺陷 | A bug fix' },
{
value: 'docs',
name: 'docs: 文档更新 | Documentation only changes'
},
{
value: 'style',
name: 'style: 代码格式 | Changes that do not affect the meaning of the code'
},
{
value: 'refactor',
name: 'refactor: 代码重构 | A code change that neither fixes a bug nor adds a feature'
},
{
value: 'perf',
name: 'perf: 性能提升 | A code change that improves performance'
},
{
value: 'test',
name: 'test: 测试相关 | Adding missing tests or correcting existing tests'
},
{
value: 'build',
name: 'build: 构建相关 | Changes that affect the build system or external dependencies'
},
{
value: 'ci',
name: 'ci: 持续集成 | Changes to our CI configuration files and scripts'
},
{ value: 'revert', name: 'revert: 回退代码 | Revert to a commit' },
{
value: 'chore',
name: 'chore: 其他修改 | Other changes that do not modify src or test files'
}
],
useEmoji: false,
emojiAlign: 'center',
themeColorCode: '',
scopes: [],
allowCustomScopes: true,
allowEmptyScopes: true,
customScopesAlign: 'bottom',
customScopesAlias: 'custom',
emptyScopesAlias: 'empty',
upperCaseSubject: false,
markBreakingChangeMode: false,
allowBreakingChanges: ['feat', 'fix'],
breaklineNumber: 100,
breaklineChar: '|',
skipQuestions: [],
issuePrefixs: [
// 如果使用 gitee 作为开发管理
{ value: 'link', name: 'link: 链接 ISSUES 进行中' },
{ value: 'closed', name: 'closed: 标记 ISSUES 已完成' }
],
customIssuePrefixsAlign: 'top',
emptyIssuePrefixsAlias: 'skip',
customIssuePrefixsAlias: 'custom',
allowCustomIssuePrefixs: true,
allowEmptyIssuePrefixs: true,
confirmColorize: true,
maxHeaderLength: Infinity,
maxSubjectLength: Infinity,
minSubjectLength: 0,
scopeOverrides: undefined,
defaultBody: '',
defaultIssues: '',
defaultScope: '',
defaultSubject: ''
}
};
6. 自动维护changelog
维护一个changelog想必是一个头疼的事情,少一点还好,当参与开源的人多起来,手动书写的成本就比较高了。
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工具帮我们生成,只需一行命令:
"scripts": {
"changelog": "npx conventional-changelog -p angular -i CHANGELOG.md -s -r 0 && git add CHANGELOG.md"
},
pnpm changelog
7. 单元测试
Vitest 是目前比较火的单元测试框架,基于Vite的速度极大提高了单元测试的开发效率。我们将其作为项目的单元测试方案:
pnpm i vitest -D
创建 vitest.config.ts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st/config';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test: {
environment: 'node',
passWithNoTests: true,
exclude: ['**/node_modules/**', '**/dist/**'],
threads: true
}
});
新建测试文件 src/__test__/index.test.ts
。然后写一个简单的测试例子:
import { expect, test } from 'vitest';
test('add', () => {
expect(1 + 1).toBe(2);
expect('map'.slice(1)).toMatchSnapshot('"ap"');
expect('map'.slice(1)).toMatchInlineSnapshot('"ap"');
});
添加测试脚本:
{
"scripts": {
"test": "vitest run"
}
}
另外你也可以用ui界面来查看测试结果:
pnpm i @vitest/ui -D
{
"scripts": {
"test:ui": "vitest --ui"
}
}
详情见Vitest 文档
8. 自动发布 npm
我们知道,正常发布个npm包,需要我们手动执行npm login
, npm publish
等命令,有时在发布前还要执行测试命令,确保整体测试通过后再发布npm。那么有没有办法自动执行测试命令,然后发布呢?
答案是有的,release-it可以帮你解决。
一键帮你执行如下操作:
- lint
- test
- git commit
- git tag
- git push
- ..
我们先来安装一下:
pnpm i release-it -D
执行命令,根据步骤操作即可
npx release-it
更多用法,大家可以参考文档:release-it
参考资料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1457691679309861 作者:前端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