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我心飞翔 分类:vue

Redux 和 Vuex 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共同思想

(1)Redux 和 Vuex区别

  • Vuex改进了Redux中的Action和Reducer函数,以mutations变化函数取代Reducer,无需switch,只需在对应的mutation函数里改变state值即可
  • Vuex由于Vue自动重新渲染的特性,无需订阅重新渲染函数,只要生成新的State即可
  • Vuex数据流的顺序是∶View调用store.commit提交对应的请求到Store中对应的mutation函数->store改变(vue检测到数据变化自动渲染)

通俗点理解就是,vuex 弱化 dispatch,通过commit进行 store状态的一次更变;取消了action概念,不必传入特定的 action形式进行指定变更;弱化reducer,基于commit参数直接对数据进行转变,使得框架更加简易;

(2)共同思想

  • 单—的数据源
  • 变化可以预测

本质上:redux与vuex都是对mvvm思想的服务,将数据从视图中抽离的一种方案;

形式上:vuex借鉴了redux,将store作为全局的数据中心,进行mode管理;

v-model 可以被用在自定义组件上吗?如果可以,如何使用?

可以。v-model 实际上是一个语法糖,如:

<input v-model="searchText">

实际上相当于:

<input
  v-bind:value="searchText"
  v-on:input="searchText = $event.target.value"
>

用在自定义组件上也是同理:

<custom-input v-model="searchText">

相当于:

<custom-input
  v-bind:value="searchText"
  v-on:input="searchText = $event"
></custom-input>

显然,custom-input 与父组件的交互如下:

  1. 父组件将searchText变量传入custom-input 组件,使用的 prop 名为value
  2. custom-input 组件向父组件传出名为input的事件,父组件将接收到的值赋值给searchText

所以,custom-input 组件的实现应该类似于这样:

Vue.component('custom-input', {
  props: ['value'],
  template: `    <input      v-bind:value="value"      v-on:input="$emit('input', $event.target.value)"    >  `
})

MVC 和 MVVM 区别

MVC

MVC 全名是 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

  • Model(模型):是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应用程序数据逻辑的部分。通常模型对象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 View(视图):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通常视图是依据模型数据创建的
  • Controller(控制器):是应用程序中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通常控制器负责从视图读取数据,控制用户输入,并向模型发送数据

MVC 的思想:一句话描述就是 Controller 负责将 Model 的数据用 View 显示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在 Controller 里面把 Model 的数据赋值给 View。

MVVM

MVVM 新增了 VM 类

  • ViewModel 层:做了两件事达到了数据的双向绑定 一是将【模型】转化成【视图】,即将后端传递的数据转化成所看到的页面。实现的方式是:数据绑定。二是将【视图】转化成【模型】,即将所看到的页面转化成后端的数据。实现的方式是:DOM 事件监听。

MVVM 与 MVC 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实现了 View 和 Model 的自动同步,也就是当 Model 的属性改变时,我们不用再自己手动操作 Dom 元素,来改变 View 的显示,而是改变属性后该属性对应 View 层显示会自动改变(对应Vue数据驱动的思想)

整体看来,MVVM 比 MVC 精简很多,不仅简化了业务与界面的依赖,还解决了数据频繁更新的问题,不用再用选择器操作 DOM 元素。因为在 MVVM 中,View 不知道 Model 的存在,Model 和 ViewModel 也观察不到 View,这种低耦合模式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注意:Vue 并没有完全遵循 MVVM 的思想 这一点官网自己也有说明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官方要说 Vue 没有完全遵循 MVVM 思想呢?

严格的 MVVM 要求 View 不能和 Model 直接通信,而 Vue 提供了$refs 这个属性,让 Model 可以直接操作 View,违反了这一规定,所以说 Vue 没有完全遵循 MVVM。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computed 本质是一个惰性求值的观察者。

computed 内部实现了一个惰性的 watcher,也就是 computed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不会立刻求值,同时持有一个 dep 实例。

其内部通过 this.dirty 属性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当 computed 的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通知这个惰性的 watcher,

computed watcher 通过 this.dep.subs.length 判断有没有订阅者,

有的话,会重新计算,然后对比新旧值,如果变化了,会重新渲染。 (Vue 想确保不仅仅是计算属性依赖的值发生变化,而是当计算属性最终计算的值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渲染 watcher 重新渲染,本质上是一种优化。)

没有的话,仅仅把 this.dirty = true。 (当计算属性依赖于其他数据时,属性并不会立即重新计算,只有之后其他地方需要读取属性的时候,它才会真正计算,即具备 lazy(懒计算)特性。)

Vue3.0 和 2.0 的响应式原理区别

Vue3.x 改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因为 Proxy 可以直接监听对象和数组的变化,并且有多达 13 种拦截方法。

相关代码如下

import { mutableHandlers } from "./baseHandlers"; // 代理相关逻辑
import { isObject } from "./util"; // 工具方法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 根据不同参数创建不同响应式对象
  return createReactiveObject(target, mutableHandlers);
}
function createReactiveObject(target, baseHandler) {
  if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arget;
  }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target, baseHandler);
  return observed;
}

const get = createGetter();
const set = createSetter();

function createGetter()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对获取的值进行放射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ole.log("属性获取", key);
    if (isObject(res)) {
      // 如果获取的值是对象类型,则返回当前对象的代理对象
      return reactive(res);
    }
    return res;
  };
}
function createSetter() {
  return function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target[key];
    const hadKey = hasOwn(target, key);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hadKey) {
      console.log("属性新增", key, value);
    } else if (hasChanged(value, oldValue)) {
      console.log("属性值被修改", key, value);
    }
    return result;
  };
}
export const mutableHandlers = {
  get, // 当获取属性时调用此方法
  set, // 当修改属性时调用此方法
};

v-model 的原理?

我们在 vue 项目中主要使用 v-model 指令在表单 input、textarea、select 等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我们知道 v-model 本质上不过是语法糖,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属性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 text 和 textarea 元素使用 value 属性和 input 事件;
  • checkbox 和 radio 使用 checked 属性和 change 事件;
  • select 字段将 value 作为 prop 并将 change 作为事件。

以 input 表单元素为例:

<input v-model='something'>

相当于

<input v-bind:value="something" v-on:input="something = $event.target.value">

如果在自定义组件中,v-model 默认会利用名为 value 的 prop 和名为 input 的事件,如下所示:

父组件:
<ModelChild v-model="message"></ModelChild>

子组件:
<div>{{value}}</div>

props:{
    value: String
},
methods: {
  test1(){
     this.$emit('input', '小红')
  },
},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Vue 组件间通信有哪几种方式?

Vue 组件间通信是面试常考的知识点之一,这题有点类似于开放题,你回答出越多方法当然越加分,表明你对 Vue 掌握的越熟练。Vue 组件间通信只要指以下 3 类通信:父子组件通信、隔代组件通信、兄弟组件通信,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每种通信方式且会说明此种方法可适用于哪类组件间通信。

(1)props / $emit 适用 父子组件通信

这种方法是 Vue 组件的基础,相信大部分同学耳闻能详,所以此处就不举例展开介绍。

(2)ref$parent / $children 适用 父子组件通信

  • ref:如果在普通的 DOM 元素上使用,引用指向的就是 DOM 元素;如果用在子组件上,引用就指向组件实例
  • $parent / $children:访问父 / 子实例

(3)EventBus ($emit / $on) 适用于 父子、隔代、兄弟组件通信

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空的 Vue 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线(事件中心),用它来触发事件和监听事件,从而实现任何组件间的通信,包括父子、隔代、兄弟组件。

(4)$attrs/$listeners 适用于 隔代组件通信

  • $attrs:包含了父作用域中不被 prop 所识别 (且获取) 的特性绑定 ( class 和 style 除外 )。当一个组件没有声明任何 prop 时,这里会包含所有父作用域的绑定 ( class 和 style 除外 ),并且可以通过 v-bind="$attrs" 传入内部组件。通常配合 inheritAttrs 选项一起使用。
  • $listeners:包含了父作用域中的 (不含 .native 修饰器的) v-on 事件监听器。它可以通过 v-on="$listeners" 传入内部组件

(5)provide / inject 适用于 隔代组件通信

祖先组件中通过 provider 来提供变量,然后在子孙组件中通过 inject 来注入变量。 provide / inject API 主要解决了跨级组件间的通信问题,不过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子组件获取上级组件的状态,跨级组件间建立了一种主动提供与依赖注入的关系。

(6)Vuex 适用于 父子、隔代、兄弟组件通信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每一个 Vuex 应用的核心就是 store(仓库)。“store” 基本上就是一个容器,它包含着你的应用中大部分的状态 ( state )。

  • Vuex 的状态存储是响应式的。当 Vue 组件从 store 中读取状态的时候,若 store 中的状态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组件也会相应地得到高效更新。
  • 改变 store 中的状态的唯一途径就是显式地提交 (commit) mutation。这样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跟踪每一个状态的变化。

Vue 组件通讯有哪几种方式

  1. props 和$emit 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是通过 prop 传递的,子组件传递数据给父组件是通过$emit 触发事件来做到的
  2. $parent,$children 获取当前组件的父组件和当前组件的子组件
  3. $attrs 和$listeners A->B->C。Vue 2.4 开始提供了$attrs 和$listeners 来解决这个问题
  4. 父组件中通过 provide 来提供变量,然后在子组件中通过 inject 来注入变量。(官方不推荐在实际业务中使用,但是写组件库时很常用)
  5. $refs 获取组件实例
  6. envetBus 兄弟组件数据传递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事件总线的方式
  7. vuex 状态管理

computed和watch区别

  1. 当页面中有某些数据依赖其他数据进行变动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属性computed

Computed本质是一个具备缓存的watcher,依赖的属性发生变化就会更新视图。 适用于计算比较消耗性能的计算场景。当表达式过于复杂时,在模板中放入过多逻辑会让模板难以维护,可以将复杂的逻辑放入计算属性中处理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template>{{fullName}}</template>
export default {
    data(){
        return {
            firstName: 'zhang',
            lastName: 'san',
        }
    },
    computed:{
        fullName: function(){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
  1. watch用于观察和监听页面上的vue实例,如果要在数据变化的同时进行异步操作或者是比较大的开销,那么watch为最佳选择

Watch没有缓存性,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可以监听某些数据执行回调。当我们需要深度监听对象中的属性时,可以打开deep:true选项,这样便会对对象中的每一项进行监听。这样会带来性能问题,优化的话可以使用字符串形式监听,如果没有写到组件中,不要忘记使用unWatch手动注销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template>{{fullName}}</template>
export default {
    data(){
        return {
            firstName: 'zhang',
            lastName: 'san',
            fullName: 'zhang san'
        }
    },
    watch:{
        firstName(val) {
            this.fullName = val + ' ' + this.lastName
        },
        lastName(val) {
            this.fullName = this.firstName + ' ' + val
        }
    }
}

computed:

  • computed是计算属性,也就是计算值,它更多用于计算值的场景
  • computed具有缓存性,computed的值在getter执行后是会缓存的,只有在它依赖的属性值改变之后,下一次获取computed的值时才会重新调用对应的getter来计算
  • computed适用于计算比较消耗性能的计算场景

watch:

  • 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类似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用于观察props $emit或者本组件的值,当数据变化时来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 无缓存性,页面重新渲染时值不变化也会执行

小结:

  • computedwatch都是基于watcher来实现的
  • computed属性是具备缓存的,依赖的值不发生变化,对其取值时计算属性方法不会重新执行
  • watch是监控值的变化,当值发生变化时调用其对应的回调函数
  • 当我们要进行数值计算,而且依赖于其他数据,那么把这个数据设计为computed
  • 如果你需要在某个数据变化时做一些事情,使用watch来观察这个数据变化

回答范例

思路分析

  • 先看computed, watch两者定义,列举使用上的差异
  • 列举使用场景上的差异,如何选择
  • 使用细节、注意事项
  • vue3变化

computed特点:具有响应式的返回值

const count = ref(1)
const plusOne = computed(() => count.value + 1)

watch特点:侦测变化,执行回调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watch(
  () => state.count,
  (count, prevCount) => {
    /* ... */
  }
)

回答范例

  1. 计算属性可以从组件数据派生出新数据,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是设置一个函数,返回计算之后的结果,computedmethods的差异是它具备缓存性,如果依赖项不变时不会重新计算。侦听器可以侦测某个响应式数据的变化并执行副作用,常见用法是传递一个函数,执行副作用,watch没有返回值,但可以执行异步操作等复杂逻辑
  2. 计算属性常用场景是简化行内模板中的复杂表达式,模板中出现太多逻辑会是模板变得臃肿不易维护。侦听器常用场景是状态变化之后做一些额外的DOM操作或者异步操作。选择采用何用方案时首先看是否需要派生出新值,基本能用计算属性实现的方式首选计算属性.
  3. 使用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比如计算属性也是可以传递对象,成为既可读又可写的计算属性。watch可以传递对象,设置deepimmediate等选项
  4. vue3watch选项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不再能侦测一个点操作符之外的字符串形式的表达式; reactivity API中新出现了watchwatchEffect可以完全替代目前的watch选项,且功能更加强大

基本使用

// src/core/observer:45;

// 渲染watcher  /  computed watcher  /  watch
const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firstname:'张',
        lastname:'三'
    },
    computed:{ // watcher  =>   firstname lastname
        // computed 只有取值时才执行

        // Object.defineProperty .get
        fullName(){ // firstName lastName 会收集fullName计算属性
            return this.firstname + this.lastname
        }
    },
    watch:{
        firstname(newVal,oldVal){
            console.log(newVal)
        }
    }
});

setTimeout(() => {
    debugger;
    vm.firstname = '赵'
}, 1000);

相关源码

// 初始化state
function initState (vm: Component) {
  vm._watchers = []
  const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
  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 初始化计算属性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 初始化watch
  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

// 计算属性取值函数
function createComputedGetter (key) {
  return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if (watcher.dirty) { // 如果值依赖的值发生变化,就会进行重新求值
        watcher.evaluate(); // this.firstname lastname
      }
      if (Dep.target) { // 让计算属性所依赖的属性 收集渲染watcher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
}

// watch的实现
Vue.prototype.$watch = function (
    expOrFn: string | Function,
    cb: any,
    options?: Object
  ): Function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debugger;
    if (isPlainObject(cb)) {
      return createWatcher(vm, expOrFn, cb, 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options.user = true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 expOrFn, cb, options) // 创建watcher,数据更新调用cb
    if (options.immediate) {
      try {
        cb.call(vm, watcher.value)
      } catch (error) {
        handleError(error, vm, `callback for immediate watcher "${watcher.expression}"`)
      }
    }
    return function unwatchFn () {
      watcher.teardown()
    }
}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 hash 和 history 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1)hash 模式的实现原理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https://www.word.com#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 URL 中 hash 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 部分不会被发送;

hash 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hash 的切换;

  • 可以通过 a 标签,并设置 href 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 的 hash 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 JavaScript 来对 loaction.hash 进行赋值,改变 URL 的 hash 值;
  • 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 事件来监听 hash 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2)history 模式的实现原理

HTML5 提供了 History API 来实现 URL 的变化。其中做最主要的 API 有以下两个:history.pushState() 和 history.repalceState()。这两个 API 可以在不进行刷新的情况下,操作浏览器的历史纪录。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新增一个历史记录,后者是直接替换当前的历史记录,如下所示:

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path);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null, null, path);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 pushState 和 repalceState 两个 API 来操作实现 URL 的变化 ;
  •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 事件来监听 url 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 history.pushState() 或 history.replaceState() 不会触发 popstate 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vue 中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1.工厂模式 - 传入参数即可创建实例

虚拟 DOM 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基础标签的 Vnode 和组件 Vnode

2.单例模式 - 整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vuex 和 vue-router 的插件注册方法 install 判断如果系统存在实例就直接返回掉

3.发布-订阅模式 (vue 事件机制)

4.观察者模式 (响应式数据原理)

5.装饰模式: (@装饰器的用法)

6.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指对象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方案-比如选项的合并策略

vue如何监听对象或者数组某个属性的变化

当在项目中直接设置数组的某一项的值,或者直接设置对象的某个属性值,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页面并没有更新。这是因为Object.defineProperty()限制,监听不到变化。

解决方式:

  • this.$set(你要改变的数组/对象,你要改变的位置/key,你要改成什么value)
this.$set(this.arr, 0, "OBKoro1"); // 改变数组this.$set(this.obj, "c", "OBKoro1"); // 改变对象
  • 调用以下几个数组的方法
splice()、 push()、pop()、shift()、unshift()、sort()、reverse()

vue源码里缓存了array的原型链,然后重写了这几个方法,触发这几个方法的时候会observer数据,意思是使用这些方法不用再进行额外的操作,视图自动进行更新。 推荐使用splice方法会比较好自定义,因为splice可以在数组的任何位置进行删除/添加操作

vm.$set 的实现原理是:

  • 如果目标是数组,直接使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触发相应式;
  • 如果目标是对象,会先判读属性是否存在、对象是否是响应式,最终如果要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则是通过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 方法就是 Vue 在初始化对象时,给对象属性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动态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功能所调用的方法)

v-if、v-show、v-html 的原理

  • v-if会调用addIfCondition方法,生成vnode的时候会忽略对应节点,render的时候就不会渲染;
  • v-show会生成vnode,render的时候也会渲染成真实节点,只是在render过程中会在节点的属性中修改show属性值,也就是常说的display;
  • v-html会先移除节点下的所有节点,调用html方法,通过addProp添加innerHTML属性,归根结底还是设置innerHTML为v-html的值。

如何理解Vue中模板编译原理

Vue 的编译过程就是将 template 转化为 render 函数的过程

  • 解析生成AST树template模板转化成AST语法树,使用大量的正则表达式对模板进行解析,遇到标签、文本的时候都会执行对应的钩子进行相关处理
  • 标记优化 对静态语法做静态标记 markup(静态节点如div下有p标签内容不会变化) diff来做优化 静态节点跳过diff操作
    • Vue的数据是响应式的,但其实模板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响应式的。有一些数据首次渲染后就不会再变化,对应的DOM也不会变化。那么优化过程就是深度遍历AST树,按照相关条件对树节点进行标记。这些被标记的节点(静态节点)我们就可以跳过对它们的比对,对运行时的模板起到很大的优化作用
    • 等待后续节点更新,如果是静态的,不会在比较children
  • 代码生成 编译的最后一步是将优化后的AST树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

回答范例

思路

  • 引入vue编译器概念
  • 说明编译器的必要性
  • 阐述编译器工作流程

回答范例

  1. Vue中有个独特的编译器模块,称为compiler,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用户编写的template编译为js中可执行的render函数。
  2. 之所以需要这个编译过程是为了便于前端能高效的编写视图模板。相比而言,我们还是更愿意用HTML来编写视图,直观且高效。手写render函数不仅效率底下,而且失去了编译期的优化能力。
  3. Vue中编译器会先对template进行解析,这一步称为parse,结束之后会得到一个JS对象,我们称为 抽象语法树AST ,然后是对AST进行深加工的转换过程,这一步成为transform,最后将前面得到的AST生成为JS代码,也就是render函数

可能的追问

  1. Vue中编译器何时执行?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new Vue()之后。 Vue 会调用 _init 函数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这里的 init 过程,它会初始化生命周期、事件、 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 settergetter 函数,用来实现「响应式」以及「依赖收集」

  • 初始化之后调用 $mount 会挂载组件,如果是运行时编译,即不存在 render function 但是存在 template 的情况,需要进行「编译」步骤
  • compile编译可以分成 parseoptimizegenerate 三个阶段,最终需要得到 render function
  • React有没有编译器?

react 使用babelJSX语法解析

<div id="app"></div>
<script>
    let vm = new Vue({
        el: '#app',
        template: `<div>
            // <span>hello world</span> 是静态节点
            <span>hello world</span>    
            // <p>{{name}}</p> 是动态节点
            <p>{{name}}</p>
        </div>`,
        data() {
          return { name: 'test' }
        }
    });
</script>

源码分析

export function compileToFunctions(template) {
  // 我们需要把html字符串变成render函数
  // 1.把html代码转成ast语法树  ast用来描述代码本身形成树结构 不仅可以描述html 也能描述css以及js语法
  // 很多库都运用到了ast 比如 webpack babel eslint等等
  let ast = parse(template);
  // 2.优化静态节点:对ast树进行标记,标记静态节点
    if (options.optimize !== false) {
      optimize(ast, options);
    }

  // 3.通过ast 重新生成代码
  // 我们最后生成的代码需要和render函数一样
  // 类似_c('div',{id:"app"},_c('div',undefined,_v("hello"+_s(name)),_c('span',undefined,_v("world"))))
  // _c代表创建元素 _v代表创建文本 _s代表文Json.stringify--把对象解析成文本
  let code = generate(ast);
  //   使用with语法改变作用域为this  之后调用render函数可以使用call改变this 方便code里面的变量取值
  let renderFn = new Function(`with(this){return ${code}}`);
  return renderFn;
}

说一下Vue的生命周期

Vue 实例有⼀个完整的⽣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版、挂载Dom -> 渲染、更新 -> 渲染、卸载 等⼀系列过程,称这是Vue的⽣命周期。

  1. beforeCreate(创建前):数据观测和初始化事件还未开始,此时 data 的响应式追踪、event/watcher 都还没有被设置,也就是说不能访问到data、computed、watch、methods上的方法和数据。
  2. created(创建后) :实例创建完成,实例上配置的 options 包括 data、computed、watch、methods 等都配置完成,但是此时渲染得节点还未挂载到 DOM,所以不能访问到 $el 属性。
  3. beforeMount(挂载前):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render函数首次被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编译模板,把data里面的数据和模板生成html。此时还没有挂载html到页面上。
  4. mounted(挂载后):在el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用上面编译好的html内容替换el属性指向的DOM对象。完成模板中的html渲染到html 页面中。此过程中进行ajax交互。
  5. beforeUpdate(更新前):响应式数据更新时调用,此时虽然响应式数据更新了,但是对应的真实 DOM 还没有被渲染。
  6. updated(更新后) :在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后调用。此时 DOM 已经根据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更新了。调用时,组件 DOM已经更新,所以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7. beforeDestroy(销毁前):实例销毁之前调用。这一步,实例仍然完全可用,this 仍能获取到实例。
  8. destroyed(销毁后):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 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所有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另外还有 keep-alive 独有的生命周期,分别为 activateddeactivated 。用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在切换时不会进行销毁,而是缓存到内存中并执行 deactivated 钩子函数,命中缓存渲染后会执行 activated 钩子函数。

Vue模版编译原理知道吗,能简单说一下吗?

简单说,Vue的编译过程就是将template转化为render函数的过程。会经历以下阶段:

  • 生成AST树
  • 优化
  • codegen

首先解析模版,生成AST语法树(一种用JavaScript对象的形式来描述整个模板)。 使用大量的正则表达式对模板进行解析,遇到标签、文本的时候都会执行对应的钩子进行相关处理。

Vue的数据是响应式的,但其实模板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响应式的。有一些数据首次渲染后就不会再变化,对应的DOM也不会变化。那么优化过程就是深度遍历AST树,按照相关条件对树节点进行标记。这些被标记的节点(静态节点)我们就可以跳过对它们的比对,对运行时的模板起到很大的优化作用。

编译的最后一步是将优化后的AST树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computed 本质是一个惰性求值的观察者。

computed 内部实现了一个惰性的 watcher,也就是 computed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不会立刻求值,同时持有一个 dep 实例。

其内部通过 this.dirty 属性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当 computed 的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通知这个惰性的 watcher,

computed watcher 通过 this.dep.subs.length 判断有没有订阅者,

有的话,会重新计算,然后对比新旧值,如果变化了,会重新渲染。 (Vue 想确保不仅仅是计算属性依赖的值发生变化,而是当计算属性最终计算的值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渲染 watcher 重新渲染,本质上是一种优化。)

没有的话,仅仅把 this.dirty = true。 (当计算属性依赖于其他数据时,属性并不会立即重新计算,只有之后其他地方需要读取属性的时候,它才会真正计算,即具备 lazy(懒计算)特性。)

Vue 子组件和父组件执行顺序

加载渲染过程:

  1. 父组件 beforeCreate
  2. 父组件 created
  3. 父组件 beforeMount
  4. 子组件 beforeCreate
  5. 子组件 created
  6. 子组件 beforeMount
  7. 子组件 mounted
  8. 父组件 mounted

更新过程:

  1. 父组件 beforeUpdate
  2. 子组件 beforeUpdate
  3. 子组件 updated
  4. 父组件 updated

销毁过程:

  1. 父组件 beforeDestroy
  2. 子组件 beforeDestroy
  3. 子组件 destroyed
  4. 父组件 destoryed

Vue中如何进行依赖收集?

  • 每个属性都有自己的dep属性,存放他所依赖的watcher,当属性变化之后会通知自己对应的watcher去更新
  • 默认会在初始化时调用render函数,此时会触发属性依赖收集 dep.depend
  • 当属性发生修改时会触发watcher更新dep.notify()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依赖收集简版

let obj = { name: 'poetry', age: 20 };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this.subs = [] // subs [watcher]
    }
    depend() {
      this.subs.push(Dep.target)
    }
    notify() {
      this.subs.forEach(watcher => watcher.update())
    }
}
Dep.target = null;
observer(obj); // 响应式属性劫持

// 依赖收集  所有属性都会增加一个dep属性,
// 当渲染的时候取值了 ,这个dep属性 就会将渲染的watcher收集起来
// 数据更新 会让watcher重新执行

// 观察者模式

// 渲染组件时 会创建watcher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render) {
      this.get();
    }
    get() {
      Dep.target = this;
      render(); // 执行render
      Dep.target = null;
    }
    update() {
      this.get();
    }
}
const render = () => {
    console.log(obj.name); // obj.name => get方法
}

// 组件是watcher、计算属性是watcher
new Watcher(render);

function observer(value) { // proxy reflect
    if (typeof value === 'object' && typeof value !== null)
    for (let key in value) {
        defineReactive(value, key, value[key]);
    }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ue) {
    // 创建一个dep
    let dep = new Dep();

    // 递归观察子属性
    observer(value);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 // 收集对应的key 在哪个方法(组件)中被使用
            if (Dep.target) { // watcher
                dep.depend(); // 这里会建立 dep 和watcher的关系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if (newValue !== value) {
                observer(newValue);
                value = newValue; // 让key对应的方法(组件重新渲染)重新执行
                dep.notify()
            }
        }
    })
}

// 模拟数据获取,触发getter
obj.name = 'poetries'

// 一个属性一个dep,一个属性可以对应多个watcher(一个属性可以在任何组件中使用、在多个组件中使用)
// 一个dep 对应多个watcher 
// 一个watcher 对应多个dep (一个视图对应多个属性)
// dep 和 watcher是多对多的关系

Vue中如何检测数组变化

前言

Vue 不能检测到以下数组的变动:

  • 当你利用索引直接设置一个数组项时,例如: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 当你修改数组的长度时,例如:vm.items.length = newLength

Vue 提供了以下操作方法

// Vue.set
Vue.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vm.$set,Vue.set的一个别名
vm.$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Array.prototype.splice
vm.items.splice(indexOfItem, 1, newValue)

分析

数组考虑性能原因没有用 defineProperty 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拦截,而是选择对 7 种数组(push,shift,pop,splice,unshift,sort,reverse)方法进行重写(AOP 切片思想)

所以在 Vue 中修改数组的索引和长度是无法监控到的。需要通过以上 7 种变异方法修改数组才会触发数组对应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 用函数劫持的方式,重写了数组方法,具体呢就是更改了数组的原型,更改成自己的,用户调数组的一些方法的时候,走的就是自己的方法,然后通知视图去更新
  • 数组里每一项可能是对象,那么我就是会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观测,(且只有数组里的对象才能进行观测,观测过的也不会进行观测)

原理

Vuedata 中的数组,进行了原型链重写。指向了自己定义的数组原型方法,这样当调用数组api 时,可以通知依赖更新,如果数组中包含着引用类型。会对数组中的引用类型再次进行监控。

京东前端高频vue面试题

手写简版分析

let oldArray = Object.create(Array.prototype);
['shift', 'unshift', 'push', 'pop', 'reverse','sort'].forEach(method => {
    oldArray[method] = function() { // 这里可以触发页面更新逻辑
        console.log('method', method)
        Array.prototype[method].call(this,...arguments);
    }
});
let arr = [1,2,3];
arr.__proto__ = oldArray;
arr.unshift(4);

源码分析

// 拿到数组原型拷贝一份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然后将arrayMethods继承自数组原型
// 这里是面向切片编程思想(AOP)--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动态的扩展功能
export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const methodsToPatch =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

methodsToPatch.forEach(function (method) { // 重写原型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 调用原数组的方法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 (...args) { 
        // 这里保留原型方法的执行结果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这句话是关键
        // this代表的就是数据本身 比如数据是{a:[1,2,3]} 那么我们使用a.push(4)  this就是a  ob就是a.__ob__ 这个属性就是上段代码增加的 代表的是该数据已经被响应式观察过了指向Observer实例
        const ob = this.__ob__ 

        // 这里的标志就是代表数组有新增操作
        let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case 'push':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 如果有新增的元素 inserted是一个数组 调用Observer实例的observeArray对数组每一项进行观测
        if (inserted) ob.observeArray(inserted) 

        ob.dep.notify() // 当调用数组方法后,手动通知视图更新 

        return result 
    }) 
})

this.observeArray(value) // 进行深度监控

vue3:改用 proxy ,可直接监听对象数组的变化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